分析

中國智慧型手機品牌來台試水溫

台北報導中國手機製造商正在爭奪台灣這個鄰居的市佔率,而台灣市場向來都由國際品牌和本土品牌HTC把持。

雖說台灣的場很小,但因為與中國的文化相似,自然成為華為科技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和小米公司(Xiaomi Inc.)等野心勃勃、且正進軍國際的中國智慧型手機製造商合理的選擇。市場研究公司IDC的調查顯示小米在台灣擁有11%的手機市佔率,華為則是2%

分析師指出中國品牌正在尋找海外發展的新契機,因為他們自家的市場,也就是全球第一大手機市場,變得越來越飽和。

隸屬台灣政府研究機構的產業情報研究所(Market Intelligence & Consulting InstituteMIC)手機分析師Sophia Chen對此表示:「中國品牌能把台灣當作打進全球其他市場的踏腳石」。

替「中國製造」升級

台灣市場而言,中國智慧型手機供應商還算是新鮮人,他們必須建立品牌知名度,並且對抗產品品質不佳的污名。為此他們針對台灣消費者推出功能豐富的平價手機,以及高檔的旗艦款式。

華為這間從深圳起家,且在全球出貨量名列第五的智慧型手機製造商,今年的目標是讓台灣的銷售量比2013年增加一倍,達到200,000支。華為在七月與台灣行動通訊業者中華電信(Chunghwa Telecom)合夥,推出Honor 3C這支4G且支援LTE的機種,底價設在新台幣$16,900($564美元),努力爭取台灣的頂級手機市場。

台灣市場研究公司TrendForce分析師Alan Chen認為華為很難滲透高階市場:「『中國製造』對台灣消費者來說,就代表中低價位的產品,台灣消費者很在意品牌,他們可能會選擇類似的Samsung手機」。

位於台北的富邦證券分析師Carlos Peng卻認為高階手機有望協助華為在台灣建立品牌知名度:「華為想讓台灣消費者了解,他們這個中國品牌能夠生產理論上能和HTCSamsungLG競爭的高階智慧型手機」。他也表示基於這個原因,華為樂觀看待目前只賣出少數頂級手機這件事。

2004年成立,身為藍光影片和MP3播放器製造商的Oppo,是另一間鎖定台灣頂級手機市場的中國品牌。Oppo在第三季與中華電信搭檔,推出要價新台幣$16,990($566美元)的旗艦級4G手機Find 7這間在東莞起家的公司表示他們預計在2017年底前,海外營收會超越整體銷售額的50%

OppoFind 7的相機為賣點,這款相機採用專為自拍而設計的Sony相機模組。IDC台北分公司研究經理Joey Yen認為Oppo也許有機會靠自拍迷得利基市場,因為目前台灣市場還沒有其他類似產品。但如果國際或台灣競爭對手推出相似產品,台灣消費者就會捨棄Oppo而採用他們的裝置。她也指出:「台灣消費者對中國品牌的品質還是抱持保留態度」。

鎖定專撿便宜的消費者

北京起家,且出貨量名列全球第三的智慧型手機供應商小米,也試著在台灣佔有一席之地,但他們將焦點擺在較低階的市場,這也是國際和台灣品牌尚未掌控的區塊。

2010年創立的小米在短短四年間,靠著具有豐富功能且價格低廉的裝置,成為全球最成功的手機供應商之一。Strategy Analytics研究公司指出,在全球第三季共3.2億支智慧型手機出貨量中,小米就佔了6%

小米在20134月登陸台灣,並藉由要價新台幣$3999($135美元)的紅米(Hongmi)手機迅速擴大市佔率。小米之所以能達陣,是因為他們為台灣引進新的手機產品類別,這是Gartner半導體暨電子集團上海分部研究主任Roger Sheng的說法。他也說道:「小米之前,沒有任何供應商在台灣市場提供低價、品質不錯,還具備這麼多功能的智慧型手機」。

台灣消費者也透過媒體廣泛報導,從而熟知小米這間公司。IDCJoey Yen說:「本地媒體報導強調小米的強大功能和低廉價格,幫小米在進入台灣市場之前,就建立了正面的品牌形象」。

今年32歲,在新竹科技公司任職的製程工程師Ryan Li,六個月前在台北的促銷活動上買了紅米手機。他說購買紅米的原因是覺得物有所值,而且還配備工作所需的雙SIM卡功能。

「我喜歡小米是因為可以汰舊換新」,他繼續說道:「我不用花大錢就能換新,但小米在台灣不容易買,通常得上網買」。

IDCJoey Yen認為小米不能像在中國那樣,靠電子商務來推動台灣的銷售量。她這麼說:「和中國不同的是,台灣消費者喜歡在台灣隨處可見的實體店面買手機,他們可以在店裡試用產品、講價,也可以獲得售後服務」。

MICSophia Chen表示小米需要為了台灣進一步本地化,也就是與中華電信、台灣大哥大(Taiwan Mobile)和遠傳電信(FarEasTone)等行動通訊業者發展更穩固的關係,她強調這些公司共掌握台灣70%的手機銷售量。

Joey Yen也指出由於小米給行動通訊業者和零售夥伴的利潤通常不高,因此本地化勢必遭遇困難

此外IDC的資料也顯示小米的市佔率從2014年第一季的14%,下滑到當季六月的11%,本土競爭對手Asus卻從2%提高到15%。分析師指出Asus市佔率激增的原因在於和小米相比,擁有比較好的零售通路和行動通訊業夥伴,而且身為台灣品牌也比較可靠。

安全上的疑慮

針對網路安全的疑慮也讓小米在台灣的處境雪上加霜。台灣政府在9月發佈聲明,表示正在調查小米是否對網路安全構成威脅。聲明也指出有些小米手機會將使用者資料自動傳送到公司在北京的伺服器,如此可能造成安全漏洞。

目前還不清楚調查會不會導致台灣禁用小米的智慧型手機。台灣政府表示將在12月底作出裁決。

在此同時,小米在台灣尚未發表新的Xiaomi 4Xiaomi Redmi Note 4G手機,但競爭對手早已推出4G裝置了。富邦證券的Carlos Peng認為這會損及銷售量。

華為在台灣也面臨類似問題。台灣科技大廠鴻海(Hon Hai)這間全球最大的電子產品代工廠,在台灣政府警告華為可能威脅國家安全之後,於7月撤銷向華為購買4G設備這筆價值$1.78億美元的交易。

GartnerRoger Sheng認為對資安的疑慮,可能會減損中國手機品牌拓展全球的努力。

小米也對此作出回應,公司副總裁Hugo Barra10月表示基於隱私權疑慮,以及為了改善手機速度,小米已從北京的伺服器移除部分非中國客戶的資料。Barra指出上述使用者的資料將依照三個階段,轉移到位於美國和新加坡的伺服器。

這麼做還是無法說服55歲的台北計程車司機Chen Changwu,他擔心自己兩支小米手機的資訊到底安不安全,他說:「我怕小米會把資訊傳給中國政府」。他坦承自己是被小米便宜的價格吸引,但是再也不會買這間公司的裝置了。他表示:「螢幕不知道為什麼,老是會一片空白」。

如果小米想在全世界競爭,就務必解決網路間諜的問題,並增加透明度。MICSophia Chen指出:「不只台灣提出這個問題,新加坡和印度也很擔心,且正著手調查這件事」。